Techer

普通techer

非想非非想

其实昨天夜里就已经到家了,无奈晚上忙着洗衣服睡觉,今早起来刷完牙先跑超市,回来一大番且吃且喝,啃完一整只碱水辫子面包才开始看文,实在愧对学姐。但是!学姐给我看的那到底是什么鬼嘛,个人觉得针对这两篇具体的文章来说,就事论事没什么意义,但学姐提出的两个问题倒是很值得探讨一下,所以我们先把文章放一边,来说点别的。

《诗序》说作文要“发情止义”,原先只是囿于喜怒哀乐这些“情”和礼义的这个“义”,但这个概念后来又被章太炎拓展了,转化成讨论文章的思想内核和作为载体的文字本身的构造之间的关系。

心所欲言,不得不言,便是从性情生发;写作的法度、有韵律,对文字的掌控能力,则是这里说的“义”。这两者很难武断地去界定何者更重要,起决定性因素的的往往是“载体”能不能与“被载之物”两相匹配。比如说我们写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比较中立的、不具有伦理争议性的一个主题,纳米技术在清洁上的应用或者阐释涡轮机的工作原理之类的,这种文章的写作目的单纯且明确,就是讲清楚一个事情,它并不一定要求你下笔含情。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有法无情”是很合理的一个创作态度。

但这样的文字是很难给人们的感官留下深刻印象,哪怕作者逻辑再清楚、用词再准确也一样。举个例子,你会记得自己家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的作者吗?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它没有一个“感发”的过程,也不需要有,这种文章的承载对象属于纯信息,载体只要合乎规范就好,喧宾夺主是不合适的。

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写文”则不一样,不管你是出于热爱还是以此谋生,不能打动读者显然不是一个好反馈。从短暂的热泪到长久的反思,亦或是忍俊不禁,都是打动的一种体现,个人认为,怀抱此等期待的时候,以真情付诸笔端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式。

有效并不意味着简单。

有些人的文章并非没有法度,它可能架构严谨、情节精巧、文字优美,甚至有些时候也试图赚人眼泪,但当你从第一眼的震撼退后一步,第二次或者第三次仔细研究它的时候,就像面对着一篇甚至不能提供足量信息的涡轮机说明书,索然无味。

当你怀疑自己的审美能力是否足以欣赏某篇作品的时候,不要去怀疑自己然后抢着站队表示赞美,以显示自己高尚的审美趣味。有些人写东西不过试试笔墨而已,或清新或华美的煽情下笔就来,这种东西就像画家的纯技巧练习一样,尽可以在成名成家后于拍卖行中售得高价,却难以作为一幅完整的作品传世,再多人捧场也一样。

那他们为什么不直抒胸臆以情动人呢?因为真诚地表达往往更不容易。你给我看的那两篇,前者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更偏向散文诗:大量的分行、杂乱散漫的片段、零落的长短句,比例不当的抒情,你说读着费劲,我很赞同。诗歌本是脱口而出的,自有其天然的风韵,文是理智产品,诗是情智产品,相对于记叙性质更强的小说,它更加发乎性情,接近自然的本真。

这对作者本身的要求更高,因为在这个领域内,你很难用技巧去修饰和掩盖先天性的不足,一首诗能否超脱于万千凡俗,“情”的作用远高于“义”,而当作者内心缺乏不吐不快的感情/幽微曲折的心绪/天风海涛的抱负,那他们写什么呢?只能写一些他们自己都没有经历或者研究过的东西。无论如何不厌其烦地咏叹吟哦,你都会直觉地感到其文字中没有一个稳固的内核,缺乏由内而外的那种生命力,瘠义肥辞,这就会造成你说的“木”。

仅有法度而无情,甚至无法度亦无情,却偏偏选择了一种“情”重于“义”的文体,这种选择略显不智。我们写一个东西,想取得比较好的一个效果,就要尽量把力气往一处使,让载体去贴合所欲承载之物。感情不丰沛,就在情节设置上下一点功夫,比较正经地一段一段推进故事情节;喜欢写对话,就多看一些好的剧本,揣摩别人是怎么通过语言和场景去表现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的。这些文章的构成元素之间没有高下之分,侦探小说和剧本都是很难写的文体,每次选择一个小一点的角度去练习,慢慢地尝试各种组合,有所精进后个人的喜好会发生变化也不一定。

从法上去学怎样写,然后顺着机缘由情创出,这是中规中矩的一条路子。至于诗,这东西跟下棋一样,很早就能看出苗头,文青的必经之路嘛,我觉得就像说走就走的旅行,谈不上有没有意义,但完全可以尝试一下,上了年纪以后用来哄老伴儿也是好的啊。

你看/那诱惑/

我们是/无法拒绝/

倒装/破句/生造词/强行押韵/

啊/打油诗/

文青的真爱/于你/于我

也谈不上厚古薄今,或者说这厚就厚得有点早了,老杜开的坏风气嘛,引得其后的诗家一个个不曲里八拐就不会说话,引经据典对仗工整,仿佛不如此不足以动人。看看人家张无忌,学了的招式你得好好忘啊,去看看自然,摸摸人间,吹吹海风,闻一闻雨后的草木腥气,找一找学校里哪个熊孩子摘了新年的第一朵花——不要用文字,你要用心。没有人会写得比这世界还要好。取法乎上得乎中,如果要学,为什么不跟最好的学?

我们说技巧是有穷尽的,或者说到了某种层次以后它的重要性像抛物线一样逐渐下降,但本体知识、你自身的经历和储备,这个是可以无限地积累下去的,并且越往上你会觉得自己的缺口越大,需要得越多,以至于到了一种书籍完全不能满足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读书就不如生活了,毕竟人不可能二十四小时读书,但只要还在呼吸,就可以不间断地去深入生活。就像做学术的讲究尽量不用第二手资料,隔着一层很难触摸到最本真的一些个东西。所以呢,知识性的东西当然要记住,但前人的一些感受性的文字,最好边读边忘——以致力于创作为前提。

不过这本来就是很难的,砍去无意义的枝蔓,展露出简单而本真的美,以任何艺术形式为媒介,这都可能要穷毕生之力,或许还无法完成。所以任何时候都是有情既少,益以无义,文荒已久,快来安利。

消遣用的那种的话,BE我是拒绝的。

--------------

非想非非想,岂非胡想……其实我也不知道学姐get到我的点了没,可想抽自己一巴掌,哀嚎“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其实个中原因我也知道的啦,无非是研究地不深入,自己也理不出个头绪来,还没有好好提炼论点就唰唰下笔,写完了发现结构不清晰表述不明确但也懒得改……哎妈呀不能再说了,糟心。

难得有一次开会不无聊,所以这两天都没空玩手机(好吧其实是因为会场里好多柱子以至于信号差得连不上),前面有句就是这次被教育的,原话其实更残忍:“方法和技巧其实都不是问题,这些东西稍微培训一下学起来很快的,但本体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这个事情是没有止境的,你不可能永远用技巧去修饰,因为所有这些都是辅助性的东西,这个主次地位不能颠倒了,否则肯定走不长远。”

中二青年听得热血沸腾,咔咔记下来,恨不得当晚回去就努力学习开创新天地,然后又回到了“这种精神对你有什么影响”“说实话没有”的那个段子。但这个论点肯定是对的哈,就是因为是对的所以才格外难……以及我还是坚持黑历史的那条,写文一时爽删帖火葬场,妹子为何要如此想不开QAQ

评论 ( 5 )
热度 ( 12 )

© Techer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