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er

普通techer

家贫无杯酒,天寒夜读抄

@梨屋 姑娘。

首先是道歉,抱歉我又拖延症了……当然忙不是理由,虽然确实忙,不过正经事之外还有一大堆不务正业,约莫都是些“定好的玩乐计划不能不进行”之流,要么就是打开电脑面屏思过一番,再跑去找点吃的跟人讲讲话,或者忽然想起有什么马上一定要做的,总而言之还是拖延症。

对我就是拖延症!(理直气壮状)

但其实内心特别没底气……(所以还是要找理由)

不啰嗦了,说正经的。

读书笔记这个事,内容比较私人,方法却很大众。要说怎么记,我觉得这得看你个人选书的倾向和读书习惯。就我个人而言,我记笔记的习惯取决于两点决定性因素:

1、教育性>娱乐性

 我一向觉着书籍就教育或娱乐两种用途,前者包括学术论著、课本、书评、财经政治法律类科普读物、食谱、风土人情介绍、正经的文学作品,以及等等,主要是为了长知识;后者则有言情口袋书啊、网络小说啊、色情文学啊、漫画啊等等纯用来娱乐身心的东西,纯粹起到一个放松的作用。

虽然从数量上来说两者在我是基本均等的,但我无疑更重视前者。这和个人无聊死板的特质有关,也因为生存环境比较艰难,不努力读书跟身边人根本搭不上话。想要把读过的东西好好记起来,我记笔记的目的就这么简单。所以我会记很多年代、作者、译者、译著名、或者一些很无聊但就是要记的数据或论断。比如看一本元朝的绘画史,那我肯定会做时间发展线和很多表格,记录画家的代表作以及画风的变化,这对我很重要,起到一个梳理思路强化记忆的作用,但对大多数人应该没什么用,而且也没啥可说的,高中时历史课笔记咋做就按着来呗,除了字迹潦草点儿,多了很多只有自己能看明白或者过段时间自己都看不明白的符号,基本没什么区别。

2、描述性>叙事性

比如我读了个小说,肯定不会记里头的情节发展,因为我对这个叙事性的东西基本没什么记性,记到本子上也没用。躺床上看本三百页的写景散文集我还能精神得很,给我本哈代或者毛姆的小说,要么就看不到五页开始犯困,要么就神游天外地翻翻,第二天连主人公都记不住。不过你要说小说里哪段写景写得特别好,印象还是很深刻的,我经常大段大段地抄高尔基或者肖洛霍夫写景的段落,估计对其他人也没什么借鉴意义。

总结一下就是个体特性比较典型,不具有普适性。

或者不拐弯抹角,直白点说就是我咋知道你爱记什么啊?想记什么记什么,不存在什么好什么不好的问题,看你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但总有些东西是共通的,像笔记本的挑选啊,写字的笔啊,都是多年来的血泪经验,大家随便看看:

1、笔记本一定不要挑太厚的、硬皮的、精致的。记笔记有一个总原则,就是一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因为这属于比较无聊的活儿,一旦你开始觉得要用心伺候着——啊,找个特别贵的没舍得用的皮面精装的本子,工工整整激情洋溢地抄上几十页,还标上页码什么的——这个基本没有发展前途,因为太麻烦了,就跟娶个公主回家似的,激情褪去后就懒得理她的矫情病了。

薄一点的本子,最好五十页以内,不用标页码,记完一本书换个颜色的笔,好找得很。

普通点,这样可以买一大堆一样的,而且到哪都好买(我有笔记本一定要长一样的强迫症)。便宜点,塞箱子边上或者撕坏了都不心疼。一定不要硬皮的,硬皮的不好塞,而且增加重量——所以说我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老出门嘛,笔记本一般都最后塞,拉不上拉链太苦逼了。我笔记本都要能塞到随身小包里的那种。

最最关键的是,想象一下一本三百页、昂贵的、工工整整的、写满你心血、字里行间充斥你想法或隐私的笔记本掉了的情形……博主绝对不是忽悠你,我从小学被人偷笔记本偷到大学,大学时通选课笔记跨院被复印着卖,个中辛酸不能更懂。

2、同理就别想着拿根钢笔认认真真地记笔记顺带练字了。当然特别闲的时候可以,比如上个马哲通选课或者领导开会什么的,但是别强求,怎么快、怎么方便怎么来。我高中的历史笔记老漂亮了,16开日产胶装软抄跨页横写,总结得不要太有系统太有逻辑,字迹清秀誊写工整堪称好学生模范,高考历史愣是没考到五十分,乱七八糟的数学纠错本倒是很自豪地保住了全省前三。当然那是因为我历史课都没听,光顾着整理我美丽的笔记了。所以笔记是为了更好地把东西塞到脑子里的,买椟还珠的话,这重点就错了。

3、一定要在笔记本上标号,再在每本书的扉页或封底或者内页最末标上笔记本的号码,这个好处等你记了十本以上就知道了。最好在书上和笔记本上都标上日期,比如这本书是啥时候看的,这本笔记记的是XX年XX月XX日到YY年YY月YY日的,太有用了好吗。

4、一本笔记N种用法。笔记不是用来伺候的,而是用来凌虐的,它最好有个正经的牛皮纸封面,什么正经场合带着也不突兀,拿它记个培训内容领导讲话日程安排今天要买什么菜,或者拿封底打打草稿背个单词跟邻桌传个小话都OK,越朴实耐操越能陪你到天长地久。

5、记每本书的笔记开头把原名、译名、作者、译者、出版社、年份都记清楚,还是那句话,好处要等你记得多了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例子要用必难找,记得越清楚,将来越方便。尤其是译本,切记要把源语的书名作者名标上,尤其尤其是学术性的书籍论文啥的,为什么很多作者在文章中遇到人名地名都很装逼地用原文,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不会翻,其实是在方便你。

在抄录诗歌的时候不要只记原文不记译文,即便是带了很多汉字的和歌俳句。就凭我这三脚猫的翻译水平,每次当时以为很懂的诗句,事后看都是一脸甜甜的懵懂,不是不理解,而是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将之还原,说到底还是不够理解。

6、不要臭矫情,不要穷讲究,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实用发展起来。记你想要记的东西就好,一句歌词、一个不认识的字、一句好玩的双关语、一个略显猥琐的荤段子,或者想抄大篇大篇精彩的对白或议论,随你高兴,记着别给别人看见就成了。或者可以学学我,正经的东西从头往后记,不正经的从后往前。

7、可以在最后一页记下平时听人提到或看展览看到,而你又不认识的书名、文章名、画名、作者名、译者名、听到的歌名,等等。回去查过或看过就杠掉,还可以标个好看或者不好看之类的,我大学时都会在书后面插着的借书卡背面标上,恶趣味觉得很好玩。

8、不要在书上随手记录感想或高见,除非那是卖废品都没人要的烂版本。相信我,只要你不跟金圣叹毛主席一样有才,隔几年都会后悔的。这种东西记笔记本上吧,书上画画横线波浪线圈圈点点就好,多换几种颜色的钢笔,看起来也很装逼。

9、不要和你的恋人交换书或笔记,不要浪漫地在同一本书上交换感想,笔记不是给别人看的。文艺青年只能在精神领域秀优越,生活中还是要接地气才好。以及想象一下吧,分手就够麻烦的了,还要面对中二而甜蜜的过往,对方那儿说不定还有N本留有你黑历史的书籍……不说了,说来都是雷。

10、永远也重复不腻的:抓住重点。在家翻了半天,没找着我妈初中时候的读书笔记,大概是哪次考试她考第一奖励的。精装、硬皮、四百页、自制目录,里面充斥着她现在一句也不记得的中外诗词,纵贯古今,简直是最好的反例。后来她背人间词话,每天拿本破草稿本抄抄默默,两三年了还记得大半。

记笔记是最容易让人忽视重点的事情之一。就像一条路太长太美岔路太多,步步皆是风景,走着走着就忘了原本的目的。

你是想记住其内容,不是要制造工艺品。

11、或许有些人可以用电脑做笔记,打字毕竟比手写快得多,但具体到我个人不可行,我总也记不住打下来的句子。但跟别人说说是种不错的复习方式,比如有些段子很好玩,抄下来吧懒,跟家人朋友复述几遍很容易就记下来了,这样跳过记在纸上直接进入脑子里当然更棒。

12、笔记记了隔段时间拿出来翻翻呗。高端洋气地话拿红钢笔或者朱砂墨勾一勾几个月过去你仍然欣赏非常的句子,比较low地拿荧光笔点点划划也很气魄,这时候就比较闲适了,既有指点江山的爽感,又能欣赏一下自己过去的中二黑历史,何乐而不为呢?

个人感觉笔记最大的乐趣在于审视自己,有很多潜意识的东西,你在写作中囿于能力无从表现,在日记中恍惚感觉辨不分明,几个月或几年后,翻翻之前的读书笔记,思想变化的脉络清晰可见。你选择的书、你在一本书中选择的思想、审美的倾向、注意力的重点……

一些曾经打动你的词句会随着人的成长变得贫乏无味,抑或无稽可笑,但总有些留存下来的,每次看都有不同感觉的东西。

伯纳德特说有些人是完全由他读过的书构成的,比如格纳瑞特。这话在我不成立,书籍只构成了我的一部分——

然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大乐趣在于思维的精确化。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的确,输出永远是帮助固化输入的好方式。大学口译课的时候教授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每分钟能够接收的信息量可以达到几十万条,但能及时处理地不过六七十项,笔记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写作,帮助筛选、梳理、最终留下我们经历过的信息中的一小笔,帮助我们抗拒遗忘。

当你告诉别人杰弗逊与亚当斯在182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布五十周年纪念日当天同时去世,总觉得比“哎,你可知道富兰克林和那谁谁谁,就是一起写《独立宣言》那个是同一天死的啊?”更加证明你读过Make No Law,或者至少是确实知道这个段子的。当然这不能体现什么,不过什么也不记得也不能体现什么不是?

往意识形态了说就是即便享受近视眼看世界的美好,但我恐惧记忆的不精确带来的模糊失重。

就像没有真正活过。

第三大乐趣在于分享,分享能够分享也乐于分享的那部分。总有些书是你不想宣之于人的,但也肯定有那么些有趣的读本可与家人、朋友、乃至读者共飨。人的灵魂永远孤独,但那不妨碍我们彼此接近、尝试触摸。

在没有暖气的冬夜猫在被子里读书,跟背着你玩电脑的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或文艺或低俗的段子,用品质一般的嗓音和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为彼此读读莱蒙托夫或普希金,永远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之一,跟夏夜里大排档加啤酒排名不分先后。

----------------

有错别字请留言,没错别字也欢迎交流。

再次对梨屋姑娘说句对不起,真心的,可……我就……这德性了……

拖延症怒打五十大板! 


从左到右时间顺序,你看是不是越来越朴素了?

评论 ( 8 )
热度 ( 12 )

© Techer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