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er

普通techer

最后的战役是爱情

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小说这类靠故事性吸引读者的读物级别比较低,其读者大多为年轻人、经济相对来说不那么宽裕或者受教育程度相对不那么高的群体,而受过更高教育的读者会花费更多时间在思辨性更强、更抽象的理论文本,比如历史、政治、科普读物、专业论文等等。


这话某种意义上倒是没什么问题,比如像医生律师文科学者理工科技术人才都有其各自相对应的专业文本,不管你对做研究感不感兴趣,多少还是要读一点的。但读者花费时间的多少和作品的意义是否正相关,根本就没有论据支撑任何一方的结论嘛。


我一直觉得传统类型的故事性文本比如小说或者剧本的创作难度非常高,因为它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小世界,无论是真实背景还是虚幻构架,它本身的细节运行要让读者感觉到是可以补全并且自行运作的。


年少时向往世界万千,现在虽然也不老吧,却更珍重周遭一点真实。忘了是张爱玲还是谁说的,说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都写爱情?因为当你发现了自身相对于外界环境的渺小和无力后,很容易堕入自我怀疑的泥淖:


我和其他千万人有何不同?

我的存在对国家对社会对地球有什么意义?


答案当然是没有意义。王尔德早就说过,集体只属于虚幻,真实的世界中只有个体。到头来无论你有多大成就,位高权重影响多少人身家,无论网络多发达让你有何等量级的崇拜者,你对之可称之为真实的只有那么几个或者十几个有限的个体。于他人,你是词句,是形象,是画面,是片段,是虚幻。


从宇宙的维度看,你是爱因斯坦莎士比亚和你是张三李四王五是等同的,是蝼蚁,是尘芥,是瞬间的停留。你就只对你妈你爸你伴侣儿女朋友有意义,这还是幸运的话。


你藉由这些人的眼睛和大脑短暂地存在。


而爱情,显然是个体依恋关系的极致代表,物理和精神距离平均都最接近。最后的战役是爱情也就是最后的意义是个体。我们为何存在已经是不可探究的玄学了,约摸不出基因排列组合或神灵一时兴起。而爱情,对于某些人来说大约解答了我们怎样存在。


当然总有那些我思故我在的可以通过文艺作品或科技成就在更多人心中驻留,不过那对本人来说也很难称为真实的存在了,只能说某一部分的剪影吧。可能对于部分受众来说解析是有趣的?


为我二十年如一日沉迷低俗情感小说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33

评论
热度 ( 6 )

© Techer | Powered by LOFTER